打造新品牌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。做小容易,做大也容易,而從小做到大往往是難的。品類創新對 于小企業雖然風險大,但從0到1這一步必須要走。如何提高我們打造新品牌的成功率呢?
一,把握趨勢,而非追逐潮流
不要找風口,要把握趨勢。趨勢是一種緩慢、持續的成長,趨勢來源于一種全新消費觀念的形成和普及。比如,在過去50年里,美國SUV市場持續增長,今天仍然是美國成長快的細分市場之一,這叫趨勢。趨勢不是從開始后兩三年就沖到一個高點爆發,但再過兩年就沒了。只有把握住趨勢,你才能把握住一個長期可持續增長的品類。
老板電器的“老任總”曾說,他之前做五金生意,但很快被替代了;后來做電風扇,剛有起色空調就來了。他就想一定要找一個可以做500年的生意。那是什么呢?500年之后,中國人應該還在做飯,所以他選擇了吸油煙機。而且,吸油煙機當時的普及率很低,將來大家都會裝。
趨勢會呈現出一種“蔓草效應”:一開始誰都不知道那里長著這種草,過一段時間卻發現到處都布滿了。
大家近有沒有發現: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喜歡吃新鮮蔬菜、水果,街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新鮮水果店。這是個趨勢,不是潮流。酸奶中的高蛋白、低脂肪以及無添加是重要的趨勢。你到終端問銷售人員,消費者關注的是什么?生產日期、配料表,這是趨勢。健身是一種趨勢,和健身相關的很多產業都會有長期發展。
什么是潮流?互聯網思維是潮流。在互聯網思維潮起潮落的這個過程里,我一直都是這個觀點。
互聯網思維沒有誕生任何革命性的營銷、品牌觀念,只是換了一個說法而已。比如,核心品項叫“爆款”,新聞性叫“自帶流量”,公關叫“口碑”,創始人做代言叫“品牌的人格化”。
但也有個好處。一位企業家在一個企業家論壇上聽了“爆款”,他回到企業之后就聚焦做幾款產品。我們講“核心品項”他一直都聽不進去,換一個“爆款”概念,他馬上就改了。
互聯網思維,從某種程度上強化了很多企業家對定位核心概念的理解和應用,我覺得這是它帶來的好處。換一個說法,“爆款”這個概念更切中企業家的心智,說明“核心品項”這個名字不夠好。
前段時間看到一個企業家發的信息:無數反思互聯網思維的文章里都有這樣一句話——互聯網只是一種手段,不是目的。我們一開始不就是這樣講的嗎?
第二,新品牌需要短期和長期兩個戰略
短期的戰略是在一定時間內,尤其是初期的時候,必須要高度聚焦高勢能市場,這樣可以制造公關效應、累積品牌勢能、形成公關和口碑,建立品牌。長期戰略是,鋪到更寬的市場,品牌需要進入更主流和廣闊的市場。
Miss Candy為什么要聚焦在一、二線城市的指彩市場上,而不應該大面積地在全國市場上鋪開?因為較佳的做法是,先在較高勢能的市場上形成極大的公關影響力,然后再鋪向全國。
不要急于收割市場,先要創建品牌,這是非常重要的。無數的新品牌為什么失敗了?就是因為一開始急于收割市場,過早切入大眾市場。
看一看特斯拉的案例。2007年,特斯拉第 一款車Roadster售價10.9萬美元起,賣了2450臺。2000多臺的銷量有什么作用呢?它讓消費者體驗到了一種和之前的傳統汽車截然不同的新車,非常安靜、加速非??臁⒅悄茉O備非常多,是一個完全不一樣的新品類。
5年后,特斯拉推出第二個車型ModelS,售價5.74萬美元,一年賣出11.24萬臺,仍然虧損。但是,第 一臺10萬美元的Roadster的推出,已經定義了這個品牌,它的高性能已經形成口碑。價位再往下拉,2016年特斯拉推出Model 3,2017年才可以交付,售價3.5萬美元。特斯拉公司收到32.5萬份訂單,產生了114億美元的銷售額。
新品牌必須有一個階段,以高度的差異化或者是聚焦來形成公關和口碑。這個階段可能是虧損的。但是特斯拉因為市值很高,可以支撐它持續運轉。這個階段產生的巨大公關效應可以幫助企業得到很多的資金支持。為什么市場上有那么多悄無聲息的新品牌?因為沒有建立公關,缺少了建立品牌勢能的階段。
要成功創建新品牌,必須要有一個品牌形成勢能的創建階段。
第三,創新即創造心智中的品類
新一代企業家必須具備的較基本素養是:擁有“和別人不一樣”的意識,而不是老一輩企業家的“和別人一樣,但我要干得更好”的意識。必須要做每個環節上的不一樣,這是較基本的。所以,評估品牌戰略一個很重要的原則是“夠不夠獨特”。而消費者心智的基本特征,也即心智存儲信息的方式就是去同存異,去掉相同、近似的,存下不一樣的。
新品牌需要兩個階段的戰略,在一階段怎樣形成公關?必須要有獨特性、創新性。特斯拉如果是比亞迪這樣的車,即使分兩個階段也不會有公關效應。必須讓消費者明顯感覺到是完全不同的產品。
在今天的商業環境里,品類創新對于中小企業來講是較有優勢的。以前的媒介環境是壟斷性的,誰有錢誰音量大;今天的媒介環境已經非常碎片化,自媒體的發展讓創新的產品有機會被更多的消費者所關注。這是新、舊營銷環境的不同之處,只有創新你才會“自帶流量”。
海底撈是我們所稱的傳統品牌,海底撈靠的是什么?這個品牌是公關創建起來的。一位企業家對我說,他帶領團隊到海底撈體驗服務。體驗之后他有一個感覺:現場用餐的很多人是餐飲同行。當然,這是一個夸張的說法,但可以看出海底撈公關的影響力。
小米和錘子等其他品牌有什么區別?還是在創新性上。它的創新性都被包裝過,我們看到的是“做到”“為發燒而生”等關于情懷的東西。小米確實做了很多創新,聚焦就是創新,聚焦渠道、聚焦產品,之前沒有一個手機品牌這么做過。它讓消費者深度地參與產品的研發,這也是建立公關的方式。
第四,定義或重新定義品類
我非常推崇的一個國外酸奶品牌叫喬巴尼。從喬巴尼的案例上,可以明顯地看到重新定義一個品類有多重要。喬巴尼沒做非常重大的創新,當然產品工藝上確實做了創新:對生產系統做了全面的改造,產品成本也很高,做成的酸奶非常稠,口感非常好。喬巴尼是不是一個做“高蛋白、低脂肪”又濃稠的酸奶呢?不是,一大堆品牌都在打這個概念。既有的品牌宣傳的是“更好的酸奶”:脂肪含量更低、蛋白質含量更高、口感更稠更好。只有喬巴尼重新定義了這個品類——希臘酸奶。
美國的酸奶市場是以達能為的歐洲品牌主導的。但是喬巴尼推出后,在希臘酸奶這個品類里占了50%的份額,在整個酸奶大品類里也占了20%—30%的份額。
智能手機和PDA實質有什么不同?當然,應用上有很大的不同,但我認為智能手機的普及和品類名有非常大的關系。從推廣角度來講,智能手機的接受度要遠高于PDA。
斯巴魯這個汽車品牌不是很大眾,但我們關注了很長時間,因為它有一項指標非常:利潤很好,一年才賣幾十萬輛車,利潤竟有200億元。為什么它能賣出這么好的利潤?汽車SUV可以選配兩驅或四驅,而斯巴魯只有四驅,四驅已經成為它的一個特性。從某種程度上講,它開創了一個全新的品類叫“四驅車”。
重新定義一個品類并不意味著我們要去發明什么東西,創新是在觀念上的。如果去調查有多少消費者要四驅車,結果會顯示很少有要四驅的,四驅車賣得少。但為什么斯巴魯可以做到這么高的利潤,這值得思考。
第五,啟用新品牌
幾年前,周鴻祎對我說定位理論在騰訊身上失去了作用,騰訊把“騰訊”這個品牌名用到了所有地方。實際上,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現,騰訊這個品牌在其他領域做得都不怎么樣。
但是它在移動社交網絡這個領域中,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,啟動了全新的品牌“微信”。我認為在騰訊2萬億元的市值里,至少有8000億至1萬億元是來自微信的貢獻。
為什么品牌的名字非常重要?我們感受一下名字的力量:大家在堅果品類里比較一下三只松鼠、百草味、新農哥這三個品牌,哪個品牌和堅果品類關聯度更高呢?或者說,同樣讓消費者看一次,哪個早進入消費者的心智呢?我想大家會有一致的答案。
名字非常重要,新品牌要慎重地選名字。
第六,視覺錘
《視覺錘》這本書順應了移動互聯網的發展。今天,人人都是自媒體,大家每天都在看自媒體,圖片是其中一種非常重要的傳播方式。我認為在汽車行業里,視覺錘比較突出的只有寶馬。它有兩個視覺錘,一個是它的logo,另外一個是它獨特的格柵。
中國的企業家尤其是創業家,對視覺的關注度不夠,從認知上認為這是戰術層面的東西。實際上,喬布斯所抓的產品較核心的部分之一就是設計,蘋果的色彩本身是它天生的一個視覺錘,與眾不同。
品牌起步階段沒有多少資源,產品所到的地方都應該成為傳播的戰場,所以視覺的價值非常關鍵。統一集團較近幾年推出的新品類中,成長比較好的有海之言、小茗同學,它們的視覺都很鮮明,和原有的品類及品牌區別非常大。
我至今也不知道俄羅斯巧克力的一品牌叫什么名字,但是我能描述出它的視覺。視覺比文字更容易進入心智,烙下深刻的印象。
在咨詢項目里,我們建議客戶做一個文字的修改,他很容易接受,不擔心會產生什么負面影響。但做一個圖案修改他就覺得沖擊非常大,會非常緊張。這恰恰說明視覺非常重要,影響力非常大。
第七,持續地制造公關
正如韓國媒體所說:真正可怕的不是iPhone,而是喬布斯。喬布斯露面10分鐘,所有的媒體頭版都是他。今天的CEO,如果沒有這個效應,產品的創新性再高,本身的號召力也在降低。
創始人必須要站到前臺來,持續不斷地制造公關。無論你做多少品牌創新,新聞性終歸會消失,但是創始人可以持續不斷地發聲,公關。任正非的“深夜機場排隊”是一場公關;特朗普成為“有史以來較具爭議的總統”,本屆美國總統大選就是一場精彩的個人公關秀。
我們的咨詢客戶大部分都很低調,不愿意接受采訪,這并不是一件好事。我們的目的是打造品牌,凡是對打造品牌有利的事都可以做。以前,長城 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非常排斥媒體采訪,我們持續給他做了很多年的工作。這次為新品牌“WEY”的發布,他親自上臺,一次做品牌推薦、為品牌發聲。
企業家每天都在講必須精益制造、節約成本,實際上卻浪費了大量的無形資源。
公關是能引起爭議的事件。維珍創始人布蘭森是公關方面的大師,但是他對定位和品類一竅不通。維珍是很多創業人心目中的偶像級企業,但這個企業沒怎么賺過錢。雖然布蘭森非常擅長用爭議性、公關性的話題,但總體來講,維珍品牌做得很糟糕。
第八,把握戰略節奏
節奏就是打造一個品牌的時間,高科技企業可能會快一些,但傳統領域里的企業是“以十年為單位”的。恒大冰泉是較近兩年較典型的例子,從一開始,它的結果就可以預料得到。
在創建品牌的初期階段要做什么呢?一,累積勢能;第二,控制成本,不要花太多錢。這個階段,對創業家是重要也是很有難度的:既要有公關效應,又要有勢能,還不能燒太多錢,因為還需要很長時間。
接下來就是等待拐點,也就是可持續增長的轉折點。初期的創業企業是上去一點、再上去一點,下來一點、又下來一點。到了一個階段,企業開始持續增長了,這就是拐點到了。但是你必須做好準備,還要走很長的路。
第九,足夠的時間
曾有位企業家問我:“有什么方法可以用很短的時間、很少的錢投資一家企業?”我的回答是沒辦法。在投資的要素里,要么你有足夠的錢,要么你有足夠的時間。有足夠多的錢,你可以用更高的成本、代價獲得更好的投資標的。沒有足夠多的錢,你就需要更多的時間,用耐心來培育一個新的增長機會點。
通常,有足夠錢的都是大企業,但它們往往沒有足夠的時間,更沒有耐心。有足夠時間的都是小企業,但它們往往沒有足夠的錢。這就是品類創新的機會所在,在創新品類初期,大企業往往“看不上你”。或者大企業雖然關注,但不會出手,因為它們認為這個市場很小。所以,大企業靠錢,小企業靠時間——熬。?????
這個過程也包括試錯和微調。戰略是一種實踐,小企業也需要事先規劃好戰略,再經過時間來檢驗。經過檢驗你會發現,既有的戰略有時沒有生效,但同時你會發現更有效的戰術,從而形成新的戰略,這就涉及戰略的微調。 “十年”是做品牌小的時間單位,你如果想三五年做一個品牌,那就不要做了。
第十,足夠的錢
做品牌到了一定階段,就需要足夠多的錢,這就是“資源定律”。一個好主意沒有錢,不如一個普通卻有很多錢的主意。
特斯拉如果沒有足夠的錢,早垮了;京東如果沒有持續的投入,也早破產了。一旦品類啟動,先要找到足夠的錢,把握住品類的一,你才會得到大的回報。這個時候,企業家找錢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。
創新品類、創建品牌的過程非常痛苦、艱難、煎熬,但回報超越任何投資,值得我們用十年、二十年,甚至一輩子去投入。還有一個額外價值,那就是企業家做創新,可以對今天的商業環境、商業價值觀起到建設和推動的作用。
建立新的商業價值觀,讓創新成為企業的信仰。每位企業家邁出一小步,中國的發展就是一大步。這樣,才能真正在微觀上推進中國宏觀經濟轉型。(本文整理自張云先生在一屆中國品類創新大會上的演講)
Copyright ? 贛州創效品牌策劃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. 備案/許可證編號為:贛ICP備17000006號-1 贛公網安備 36070002000351號